浏览位置:热点观察网 > 财经

核电基地赋能地方发展新格局

发布时间:2025-06-01 07:28   文章来源:中新网   点击量:7084   

“对面是核电站。”站在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渔井村望向海湾对面,村民常会热情地向游客介绍。

晴川湾畔,薄雾笼罩着太姥山,中国广核集团福建宁德核电站二期工程正稳步推进。5号机组核岛轮廓初显,反应堆厂房施工正酣,相邻的6号机组也正有序进行开工前准备工作。

在中国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,高质量、高密度、清洁低碳的核电备受关注。近日,中新网随“中广核·青山绿水行”第二期活动走进宁德核电基地,探寻其安全运营、生态保护与带动地方发展的“密码”。

宁德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。一期4台机组采用中广核改进的二代压水堆技术,实施了包括“18个月换料”等16项重大改进,并率先应用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全范围模拟机。其主管道自动焊技术突破国外封锁,项目综合国产化率达80%,有力支撑了产业链自主化。

在建的二期5、6号机组则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“华龙一号”,并系统策划27项先进建造技术和130项工艺微创小改项目,以提升效率与安全。预计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近100亿度,能够满足1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需求。

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建设环节。宁德核电运行一部副值长张达雷介绍,基地搭建了“宁核平行系统”,通过整合设备基础、DCS、巡检等海量数据,实现统一管理与智能分析,赋能设备管理与现场运维。

“拧一颗螺栓,划一道线”,传统核电检修现场,工程师需手持厚重的纸质程序,边操作边勾画步骤,流程繁琐。如今,宁德核电将AR智能头盔引入核电领域,现场工作人员可实时获取多维信息及即时数据,实现“作业即记录”。目前已应用于设备巡检、维修工作、远程见证、专家支持和化学取样等多个场景。

量已突破3000亿千瓦时,与同等规模的煤电相比,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约9300万吨,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.46亿吨,助力“双碳”与绿色发展。

在保障绿色能源供应的同时,生态也是守护地方发展的根基。

中新网走访期间,恰逢宁德核电开展增殖放流活动。“我们特别选择在休渔期增殖放流。”宁德核电总会计师王楚亮表示,此次活动共放流约468万尾黑鲷鱼苗。这能帮助补充渔业资源,支持渔民开渔后复产增收,也利于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。

这些生态保护的成效也为宁德核电基地周围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条件。“渔井村正是从传统的渔农业逐渐转向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。”宁德核电乡村振兴主任、渔井村原驻村第一书记王雪松表示,自他2021年7月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,便开展渔井村村容村貌和发展模式规划,精准发力,在人居环境、特色产业、经济发展等方面推动转型升级。

据统计,渔井村在2024年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,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,人均收入逾2.6万元;2025年“五一”期间,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,创收600万元,跻身福鼎市“金牌旅游村”。

据介绍,宁德核电项目的建设运营为当地创设2000余个长期岗位,有效带动当地就业及周边交通、服务、物资供应产业链发展,为周边经济持续注入活力。

-->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推荐内容
  • 向“新”而行 首发经济引燃消费“热力”

    在山东曹县,定制一袭精致的马面裙,不亦乐乎;前往福建泉州,沉浸于一场绚烂的簪花体验,花香袭人;奔赴河南开封,漫步非遗市集,流连忘返……这些在悠久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“新”创意,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也为曹县、泉州、开封等首发地带...

  • 远道而来、应接不暇、满载而归

    “四叶草”内,一片“热带海滩”热闹非凡——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综合展上,科摩罗展馆凭借独特的海岛风格,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“打卡”。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3年,全球共有45个最不发达国家,其中33个在非洲。今年的进博会,...

  • 科技赋能 焕新城市“烟火气”

    “有电梯、有安全扶手,布局也比以前更实用了。”来到新家的纪阿姨来回踱步,激动赞叹道。2024年5月28日,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——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迎来入住的第一批居民。和纪阿姨一样惊喜的,还有楼上楼下20户老邻居们。随着各地...

  • 百舸争流千帆竞 体旅融合点燃消费活力

    桨影翻飞,百舸争流破浪。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广东、湖南、浙江、贵州、云南等多地举办龙舟竞渡,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运动活力和竞技氛围,也吸引了大批游客“打卡”围观。中国龙舟公开赛、2024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、2024博斯腾湖赛艇大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