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位置:热点观察网 > 观察

跨越时空,桃花坞里与唐伯虎“重逢”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0:43   文章来源:东方网   点击量:7592   

“桃花坞里桃花庵,桃花庵里桃花仙……”早春姑苏,在唐伯虎的故乡,桃花坞剧场全新亮相,以新旧交融的独特姿态,缓缓铺陈着新时代“桃花坞故事”。

揭幕演出现场,新版《桃花庵歌》响起,剧中演员与市民游客互动,唐寅IP这一超级符号衍生出可触摸、可体验、可消费的文旅商体展新图景。

“剧场外侧特意保留了被拆除的痕迹,与内侧华丽鲜艳的造型形成鲜明对比。绿色金属墙与毛糙不讲究的水泥柱,混搭出新旧交融,也寓意着唐伯虎的创作力穿破屋顶而出,挣脱了原有老房子的束缚,跳出公众刻板印象的所谓成功,迎来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新拐点。”亲历桃花坞剧场从设计草图到落成开业,上海建筑师俞挺告诉记者,剧场设计构思源于对唐伯虎艺术与人物精神的洞察——唐伯虎虽仕途失意,却通过文艺创作打破封建观念桎梏,也借此展现新旧建筑交织的独特美感。

记者探访桃花坞剧场时发现,这里由原新光丝织厂老厂房改造而成,建筑借鉴了唐伯虎传世画册中的山水意境,构筑出一方名为“青霄”的超然物外、层林尽染的空间。

内部以山的形态呈现,独特工字型舞台设计,打破了传统剧场的封闭性,台上台下界限正在消融,重新定义戏剧空间的使用方式。

在俞挺看来,“去传统剧院化”的沉浸式模式,让观众成为戏中一员,与角色同呼吸,和演员共同演绎着跨越时空的文化碰撞,“独属于线下的观剧体验和互动,或许是线上看屏难以替代的”。

沉浸式戏剧《桃花依旧——唐伯虎》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唐伯虎传奇人生,将历史故事与戏剧浪漫相融合,两个相隔500多年的唐伯虎“偶遇”,借着戏服,他们辗转于彼此的一幕幕人生场景……

特地从上海赶去尝鲜的尤女士表示,自己仿佛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,“从舞台光影效果到演员服装道具,再到剧场内装饰细节,古今穿越对话,犹如置身时空隧道,有新奇感”。

漫步桃花坞周边,附近的子畏书院、非遗市集、酒店餐饮、咖啡茶饮凸显国潮元素,构成了桃花坞里综合文化体的IP大棋局,以新业态演绎古城“年轻态”,丰富着八方来客的体验。

桃花坞里项目由德必集团与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打造,德必集团董事长贾波透露,桃花坞剧场将继续完善升级现有剧目体验,引入更多学生个人及大学社团创作的剧目,带来多样化沉浸式体验。周边一批融合文化特色的新兴业态集聚,有望激活街区的文旅消费热点,助力城市更新成为细水长流的持续存在。

夜幕降临,桃花坞剧场的青年演员们,身着戏服在姑苏渔郎桥浜上演快闪舞蹈。百余条传统非遗鱼灯骤然点亮,一盏盏鱼灯在水纹灯和浪花幔帐的映衬下,构建出沉浸式东方美学剧场。

鱼灯巡游队伍蜿蜒如星河,身着华服的执灯人,与汉服爱好者们组成的“追光团”相映成趣。浩浩荡荡鱼灯巡游穿过渔郎桥浜巷和佛慧庵,再现“鱼戏莲叶间”古典意境,演绎工业遗存的重生。

当最后一尾鱼灯隐入黛色苍穹,全景玻璃盒点亮了3D鱼灯装置,焕新不止于物理空间迭代,更在于激活了古城更新的文化算法——是工业记忆与非遗技艺共生,也是江南美学嵌入现代空间的重新编码。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推荐内容
  • 向“新”而行 首发经济引燃消费“热力”

    在山东曹县,定制一袭精致的马面裙,不亦乐乎;前往福建泉州,沉浸于一场绚烂的簪花体验,花香袭人;奔赴河南开封,漫步非遗市集,流连忘返……这些在悠久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“新”创意,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也为曹县、泉州、开封等首发地带...

  • 远道而来、应接不暇、满载而归

    “四叶草”内,一片“热带海滩”热闹非凡——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综合展上,科摩罗展馆凭借独特的海岛风格,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“打卡”。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3年,全球共有45个最不发达国家,其中33个在非洲。今年的进博会,...

  • 科技赋能 焕新城市“烟火气”

    “有电梯、有安全扶手,布局也比以前更实用了。”来到新家的纪阿姨来回踱步,激动赞叹道。2024年5月28日,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——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迎来入住的第一批居民。和纪阿姨一样惊喜的,还有楼上楼下20户老邻居们。随着各地...

  • 百舸争流千帆竞 体旅融合点燃消费活力

    桨影翻飞,百舸争流破浪。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广东、湖南、浙江、贵州、云南等多地举办龙舟竞渡,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运动活力和竞技氛围,也吸引了大批游客“打卡”围观。中国龙舟公开赛、2024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、2024博斯腾湖赛艇大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