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2024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及2025年趋势展望》,去年新茶饮行业耗茶量约30万吨。在昨天开幕的第三十二届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上,《咖啡茶饮的100种可能》主题论坛举办,多家茶咖企业“掌门人”畅所欲言。
论坛上,北京中轴线基金会品牌总监、运河制茶创始人刘冰以“北京中轴线”和“中国大运河”为主体,介绍了以文创为媒介的“中轴有礼”、以空间为媒介的“中轴礼屋”、以茶饮和青创为媒介的“中轴雨燕”,讲述了中轴线文化的传播与传承。在她看来,在消费文化、社交需求、心理依赖、现代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下,新茶饮成为当下年轻人高频消费的产品。但消费市场扩大的背后,是竞争剧增。面对压力,作为一家新兴茶饮企业,运河制茶主要以文化遗产赋能茶饮品牌“破题”——2014年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,去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,运河制茶品牌应运而生。品牌首店在北京什刹海的郭守敬纪念馆内,河北省第一家旗舰店位于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,而这两个点位都在运河沿线上,与大运河文化有着强关联。
“通过具有社交属性、打卡属性的新茶饮,更容易向年轻人输出内容,以文商旅融合发展提振消费的同时,打破文化传播的壁垒。”刘冰说,结合不同的大运河沿线城市,以及点位本身的空间属性,在运河制茶的包装上会形成区域化设定。如,郭守敬纪念馆店毗邻什刹海,是赏荷点位,因此该店的茶饮包装就做了荷花主题款;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店则以沧州地标性建筑为灵感,进行定制化包装设计。同时,围绕地域特产,运河制茶推出了差异化产品线及时令产品,如“泊头晚秋·中式梨汤”“中式养生·竹蔗茅根水”等。“未来运河制茶会将更多文物、文博、文旅融入产品体系,让更多中国孩子爱上中国茶,了解我们的文化遗产。”
刘冰介绍,“印记北京中轴线——大众篆刻作品展”将于4月30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免费对公众开放,这是展览首次在北京以外地区举办大型巡展。该巡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北京市文物局指导,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、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,中国艺术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。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在山东曹县,定制一袭精致的马面裙,不亦乐乎;前往福建泉州,沉浸于一场绚烂的簪花体验,花香袭人;奔赴河南开封,漫步非遗市集,流连忘返……这些在悠久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“新”创意,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也为曹县、泉州、开封等首发地带...
“四叶草”内,一片“热带海滩”热闹非凡——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综合展上,科摩罗展馆凭借独特的海岛风格,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“打卡”。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3年,全球共有45个最不发达国家,其中33个在非洲。今年的进博会,...
“有电梯、有安全扶手,布局也比以前更实用了。”来到新家的纪阿姨来回踱步,激动赞叹道。2024年5月28日,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——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迎来入住的第一批居民。和纪阿姨一样惊喜的,还有楼上楼下20户老邻居们。随着各地...
桨影翻飞,百舸争流破浪。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广东、湖南、浙江、贵州、云南等多地举办龙舟竞渡,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运动活力和竞技氛围,也吸引了大批游客“打卡”围观。中国龙舟公开赛、2024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、2024博斯腾湖赛艇大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