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漳县:设施农业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
四月的武阳大地,料峭春寒尚未褪尽,然而,甘肃省漳县三岔镇的设施农业园区却已奏响春日序曲。走进三岔镇朱家庄村现代农业示范园,鳞次栉比的钢架大棚沿山势梯田式分布,宛如银色巨龙盘踞在黄土坡上。棚内微喷系统正将水雾化作珠帘,沾湿的番茄叶片折射着晨光,藤蔓间垂坠的草莓像红玛瑙般晶莹剔透,工人们穿梭在立体栽培架间,指尖翻飞间摘下春日的馈赠。
这棚里的温度要控制在22℃-25℃,湿度保持在60%左右。青岛农科院专家王建军正手把手指导农户操作智能温控系统。东西部协作项目不仅带来每座20万元的现代化大棚,更引入了水肥一体化精准控温等12项先进技术。如今园区已实现从传统拱棚到智能温室的迭代升级,单位面积产值提升3倍有余。
在园区务工的任林林边修剪黄瓜藤边算着账,每天120元工钱,学了立体种植技术,年底准备承包两个棚。像她这样的新农人已超过80人,园区通过合作社+农户模式,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与技术提升双收益。村文书刘雪龙指着规划图介绍:“我们正打造春赏花、夏采果、秋观景的农旅融合项目,新建的亲子采摘区预计带动周边民宿增收40%。”
暮色中,园区电商直播间亮起暖光。“这是我们的青藤红果品牌番茄,采用熊蜂授粉技术。”90后返乡创业青年李浩正在直播。通过定制化包装设计、冷链直发服务,园区农产品溢价达35%。漳县三岔镇干部马红玉表示:“我们将建设标准化育苗中心,培育三岔农品区域公用品牌,让设施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永动机。”
当夕阳为连绵大棚镀上金边,这座曾经的农业小镇正以科技为笔、创新为墨,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。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在山东曹县,定制一袭精致的马面裙,不亦乐乎;前往福建泉州,沉浸于一场绚烂的簪花体验,花香袭人;奔赴河南开封,漫步非遗市集,流连忘返……这些在悠久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“新”创意,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也为曹县、泉州、开封等首发地带...
“四叶草”内,一片“热带海滩”热闹非凡——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综合展上,科摩罗展馆凭借独特的海岛风格,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“打卡”。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3年,全球共有45个最不发达国家,其中33个在非洲。今年的进博会,...
“有电梯、有安全扶手,布局也比以前更实用了。”来到新家的纪阿姨来回踱步,激动赞叹道。2024年5月28日,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——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迎来入住的第一批居民。和纪阿姨一样惊喜的,还有楼上楼下20户老邻居们。随着各地...
桨影翻飞,百舸争流破浪。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广东、湖南、浙江、贵州、云南等多地举办龙舟竞渡,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运动活力和竞技氛围,也吸引了大批游客“打卡”围观。中国龙舟公开赛、2024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、2024博斯腾湖赛艇大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