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称为创新之城的深圳,这几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,集聚了1000多家机器人相关的企业。这里不仅拥有形态各异、功能多样的机器人,还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。
“深圳造”机器人加速“进化”新技术层出不穷
这台会写毛笔字的机器人简直是“书法达人”。机器人和工作人员写着同样一幅字,这个3D视觉系统能够精准捕捉写字的每一个细节,再让机械臂完美复刻,相似程度可以达到90%以上。
咖啡拉花机器人也不含糊。人类拉花得手上功夫过硬,而机器人的机械臂利用AI技术,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学会咖啡师拉花的手法。通过高精度的控制,可以灵活地玩转各种精细拉花。
这台人形机器人现在已经是一名“全能工人”,在汽车制造、物流装配、电子装配等领域都已经可以看到它的身影。目前,已经全球批量交付。
完备的产业生态推动产品快速迭代升级
说到深圳机器人产品,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特点,叫“沿途下蛋”。这些企业都是做具身智能机器人的,但企业研发产品时,只要中途有小突破、小成果,就立马做成机械臂、灵巧手这样的产品推向市场。行业内的朋友们都说,这就是深圳机器人的“生存智慧”——既能稳步向前,又能随时收获成果,可以随时随地贴合市场的需求。
现在,深圳的机器人已经走出国门、远销海外。这些会写字、会拉花的只是深圳机器人产业的“冰山一角”。南山西丽还有个响当当的外号——“机器人谷”。
在这张地图上,蓝色的都是机器人企业,激光雷达、智能芯片、显示芯片等产业链环节一应俱全。很多企业都说,冲这产业聚集度,也得选在这儿,十几分钟就能和上下游合作伙伴见面聊需求,非常方便。
这是一台安装了国产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割草机器人。几年前,就在这家公司刚成立时,市面上大部分割草机器人采用的是传统电缆机器人。随着我国芯片产业链的成熟和完善,2022年这款产品装上了“中国芯”。结合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定位系统,现在已经实现了厘米级的精准定位。
不仅如此,打开机器内部更惊喜。从芯片到激光雷达,再到核心零部件,这几年的时间里,一步步实现了国产化。这背后,是国家科技实力的硬支撑!
机器人开启多场景应用落地时代
深圳对机器人产业非常支持。前段时间给近40家相关企业发了近2亿元“训力券”,还开放了100个应用场景让机器人“练手”。有了实践经验和数据,这些机器人成长得更快。
现在在深圳,无人机送外卖、机器人在工厂巡检、马路上扫地机器人辛勤工作,都不是新鲜事。凭着这股子敢闯敢拼的精神,这座“青春之城”未来肯定还会诞生更多机器人产品。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在山东曹县,定制一袭精致的马面裙,不亦乐乎;前往福建泉州,沉浸于一场绚烂的簪花体验,花香袭人;奔赴河南开封,漫步非遗市集,流连忘返……这些在悠久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“新”创意,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也为曹县、泉州、开封等首发地带...
“四叶草”内,一片“热带海滩”热闹非凡——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综合展上,科摩罗展馆凭借独特的海岛风格,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“打卡”。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3年,全球共有45个最不发达国家,其中33个在非洲。今年的进博会,...
“有电梯、有安全扶手,布局也比以前更实用了。”来到新家的纪阿姨来回踱步,激动赞叹道。2024年5月28日,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——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迎来入住的第一批居民。和纪阿姨一样惊喜的,还有楼上楼下20户老邻居们。随着各地...
桨影翻飞,百舸争流破浪。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广东、湖南、浙江、贵州、云南等多地举办龙舟竞渡,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运动活力和竞技氛围,也吸引了大批游客“打卡”围观。中国龙舟公开赛、2024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、2024博斯腾湖赛艇大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