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位置:热点观察网 > 观察

湖南资兴打出就业帮扶“组合拳”助受灾群众稳岗就业

发布时间:2025-08-19 20:42   文章来源:中新网   点击量:5609   

湖南郴州资兴市州门司集中安置点福祥苑的健辉服饰生产车间里,缝纫机声密集作响,工人们正埋头赶单。“看着大家能在新厂里踏实干活、挣钱养家,我就觉得这重建不光是建了个厂子,更是给大家建了个‘稳当的家’。”负责人何华健颇感欣慰。

在去年洪灾中,该企业损失惨重,90台设备和大批生产材料被冲走,直接经济损失超120万元。危急时刻,资兴市委市政府及人社部门及时伸出援手,助力企业开展生产自救。如今,健辉服饰已在安置点一楼建起270多㎡新厂房,吸纳了30余名安置户就业,其中近30%是残疾人。

州门司镇州门司村的安置户宋晓华在这里收获了一分“稳当”的工作。“之前厂里遭受洪灾,我心里特别慌,没想到新厂房这么快就建起来了,我能接着上班,家里日子稳当多了。”宋晓华介绍,因为他手脚不便行走困难,厂里还特意安排他负责查货、包装、剪线头。

生产车间里的忙碌与宋晓华重拾生计的踏实感,是资兴市全力帮扶受灾群众稳岗就业的缩影。面对灾情带来的就业压力,资兴市人社部门精准施策,以摸底、培训、招聘、帮扶“四维联动”打出就业帮扶“组合拳”,助力群众端稳“新饭碗”。

为解决灾区劳动力就业问题,资兴市人社局制定出台了《资兴市灾后避险搬迁安置就业创业产业扶持工作十条措施》等文件,对灾区劳动力开展持续就业帮扶,着力提升灾区劳动力就业信心和就业能力,并通过精准服务,建立实名制就业帮扶台账,累计提供2万余次“311”就业服务,推动4707人转移就业、285人成功创业。

为满足灾后重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,资兴市定向开展技能培训,开设挖掘机、叉车、无人机等培训班53期,帮助1942名群众掌握新技能。同时,深入重灾乡镇积极组织“情系灾区”专场招聘会27场,提供8000余个岗位,帮助388人实现就业。

资兴市还构建起“车间+项目+公益岗”就业体系,20个就业帮扶车间覆盖所有集中安置点,吸纳960人;47个“以工代赈”项目投入9955万元,带动就地就业3000余人;359个公益性岗位优先向困难人员倾斜,实现了有就业意愿、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,确保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发展”。

“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服务体系,分类实施帮扶,细化职业培训,提升就业能力,确保每户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。”资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。

-->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推荐内容
  • 向“新”而行 首发经济引燃消费“热力”

    在山东曹县,定制一袭精致的马面裙,不亦乐乎;前往福建泉州,沉浸于一场绚烂的簪花体验,花香袭人;奔赴河南开封,漫步非遗市集,流连忘返……这些在悠久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“新”创意,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也为曹县、泉州、开封等首发地带...

  • 远道而来、应接不暇、满载而归

    “四叶草”内,一片“热带海滩”热闹非凡——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综合展上,科摩罗展馆凭借独特的海岛风格,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“打卡”。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3年,全球共有45个最不发达国家,其中33个在非洲。今年的进博会,...

  • 科技赋能 焕新城市“烟火气”

    “有电梯、有安全扶手,布局也比以前更实用了。”来到新家的纪阿姨来回踱步,激动赞叹道。2024年5月28日,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——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迎来入住的第一批居民。和纪阿姨一样惊喜的,还有楼上楼下20户老邻居们。随着各地...

  • 百舸争流千帆竞 体旅融合点燃消费活力

    桨影翻飞,百舸争流破浪。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广东、湖南、浙江、贵州、云南等多地举办龙舟竞渡,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运动活力和竞技氛围,也吸引了大批游客“打卡”围观。中国龙舟公开赛、2024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、2024博斯腾湖赛艇大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