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,它从渔村发展为‘中国工业第一城’,靠的正是‘创新是唯一出路’这一逻辑的彻底实践。”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16日在“安泰·问政”第58期论坛上指出,深圳通过市场经济体制,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“垂直创新”生态,在制造业基础能力、新兴产业和民营经济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。他将深圳与上海的发展路径归纳为“创新驱动”与“开放驱动”的互补,认为二者共同构成了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“双城记”。
当天,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、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承办的“安泰·问政”第58期论坛在上海交大举办。本次论坛以“下一轮繁荣:深圳和上海能够告诉大城市什么?”为主题,同期发布新书《创新无限:深圳奇迹启示录》。与会专家围绕双城模式的差异、动力与未来可能性,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方向的探讨。
论坛上,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提出,中国正从“大基建时代”迈入“大更新时代”,城市建设的重点应从规模扩张转向“存量提质”。他强调,未来上海的核心战略在于“投资于人”,并提出了涵盖张江科学城、临港智造城等在内的“上海方案”。
“我们不能只重视科创,而忽略文创。上海除了建设五个中心,还有一个不叫中心的中心,即建设国际的文化大都市。科创的背后是文创。科创解决效率问题,文创决定发展方向和人文魅力。”王思政说,上海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同时,也应加快内容产业创新与相关体制改革,实现“科创文创双轮驱动”。
上海和深圳,谁更接近“中国的纽约”?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看来,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未来超越美国,中国必将出现自己的“纽约”和“硅谷”。他在题为“上海和深圳,谁离纽约更近?”的演讲中分析,上海具备成为亚太枢纽的地理优势,而深圳则展现出更具“理工科气质”的创新活力。
但他也指出,与纽约相比,上海在医疗、教育、语言环境等国际化配套方面仍有差距。陆铭强调,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不能仅靠理工科思维,还必须发展高水平的金融、法律、咨询等服务业,“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,制造业很难走向高端”。
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,都市圈协同发展成为焦点议题。王思政指出,上海部分郊区开放度不足,而周边地区在民营经济主导下发展意愿更强;陆铭则认为,行政区划与认知差异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要障碍,亟需改革地方政府考核机制;陈宪则重申,深圳真正的优势在于由民营经济和创新精神共同塑造的“头部企业集群”。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在山东曹县,定制一袭精致的马面裙,不亦乐乎;前往福建泉州,沉浸于一场绚烂的簪花体验,花香袭人;奔赴河南开封,漫步非遗市集,流连忘返……这些在悠久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“新”创意,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也为曹县、泉州、开封等首发地带...
“四叶草”内,一片“热带海滩”热闹非凡——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综合展上,科摩罗展馆凭借独特的海岛风格,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“打卡”。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3年,全球共有45个最不发达国家,其中33个在非洲。今年的进博会,...
“有电梯、有安全扶手,布局也比以前更实用了。”来到新家的纪阿姨来回踱步,激动赞叹道。2024年5月28日,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——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迎来入住的第一批居民。和纪阿姨一样惊喜的,还有楼上楼下20户老邻居们。随着各地...
桨影翻飞,百舸争流破浪。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广东、湖南、浙江、贵州、云南等多地举办龙舟竞渡,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运动活力和竞技氛围,也吸引了大批游客“打卡”围观。中国龙舟公开赛、2024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、2024博斯腾湖赛艇大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