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布的《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》显示,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达550万。除了职业人才的培养之外,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养老机器人是否能发挥作用?就在这两天,“保姆机器人大会”在成都举行,大部分产品都与老年人康养有关。目前,养老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到了什么阶段?未来的它们如何实现普遍的落地应用?《新闻1+1》连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陈渌萍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陈殿生,一起来分析解读。
哪些产品能满足
未来的养老新需求?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 陈渌萍:从场景上来分类,第一类就是居家场景,包括智能护理床、陪伴机器人、清洁机器人以及紧急呼叫机器人等。第二类场景就是社区场景,包括社区巡检机器人、健康监测机器人以及康复辅助机器人。最后一类就是机构场景,包括养老院的送餐机器人、失能老人的移位机器人,以及能代替人工搬运的二便护理机器人,还包括通过记忆卡片、互动游戏来延缓认知衰退的一类,叫认知障碍干预机器人。我们就从场景上把现在机器人产品的类型分成这三大类,这三大类是现在主要研发的应用方向,也是未来养老的一个需求产品。
老年人对养老机器人
有哪些刚需服务?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 陈渌萍:不同的生活情景下,会产生不同的刚需服务。比如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健康监测就很重要,因为监测可以针对一些潜在的风险提前发出预警。
在我们孤独的时候,就会希望情感交互机器人能分析我的情绪,陪我聊天,提高我的生活质量。当我不幸失能的时候,生活照料就很重要,比如说把我从床移位到轮椅,帮我擦身、洗头,做清洁护理甚至喂食等,这些都会成为刚需。
养老机器人商业化难在哪里?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 陈殿生:对于养老机器人来说,最难的还是安全性。由于以人为对象,要保障零失误,比如喂饭机器人,我们能够去识别菜品,也能够识别老人的口部,可以实现自主喂饭,但是到了敬老院,如果老人出现呛咳,机器人能不能采取措施?机器人现在仅仅是喂饭,还不能够实现拍背、防止呛咳这种防护,所以说要进行纳入排除,限定一定的老人的应用对象。
展望未来
机器人怎么辅助人类养老?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 陈殿生:机器人来辅助养老分三个阶段
此前是属于人工护理养老;
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属于机器人来代替一部分人去进行辅助护理,叫人机协作型的护理机器人;
未来人形的通用机器人如果研发出来,它能够保证安全,就可以做很多工作,将来一个机器人是多功能通用的,可以代替保姆。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在山东曹县,定制一袭精致的马面裙,不亦乐乎;前往福建泉州,沉浸于一场绚烂的簪花体验,花香袭人;奔赴河南开封,漫步非遗市集,流连忘返……这些在悠久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“新”创意,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也为曹县、泉州、开封等首发地带...
“四叶草”内,一片“热带海滩”热闹非凡——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综合展上,科摩罗展馆凭借独特的海岛风格,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“打卡”。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3年,全球共有45个最不发达国家,其中33个在非洲。今年的进博会,...
“有电梯、有安全扶手,布局也比以前更实用了。”来到新家的纪阿姨来回踱步,激动赞叹道。2024年5月28日,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——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迎来入住的第一批居民。和纪阿姨一样惊喜的,还有楼上楼下20户老邻居们。随着各地...
桨影翻飞,百舸争流破浪。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广东、湖南、浙江、贵州、云南等多地举办龙舟竞渡,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运动活力和竞技氛围,也吸引了大批游客“打卡”围观。中国龙舟公开赛、2024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、2024博斯腾湖赛艇大师...